在互联网世界里,每年的3月31日是世界备份日(World Backup Day),这是由美国网络社区Reddit在2011年3月31日发起的倡议活动。选在4月1日愚人节前发起,旨在号召大家积极做好数据备份,不要做一个傻瓜,以免等到数据丢失后追悔莫及。
Don’t Be An April Fool,Backup Your Data
如果时光倒退十年,我们可能会在新浪或网易上开一个博客,分享心情记录感受;也可能在人人网上发布动态,和隔壁学校的朋友聊聊最近的趣事。我们兴致勃勃的在这些产品上留下记忆,寄希望在以后的日子看到时能想起当时发生了什么。然而事情并不总是那么顺利的,随着这些早期平台的衰落,我们可能再也记不起当时敲打键盘时的心情了。
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十年间,有太多心怀梦想的产品被现实狠狠的抽了一个大耳光,它们快速的崛起,吸引了很多用户,辉煌一时,又以更快的速度消失,一丝不剩,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。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,“互联网产品死亡名单”上的名字只会越来越多,我们在这些产品上的痕迹也会随着他们的关闭而一并带走。
但,相关产品的关停并不是导致资料丢失的唯一原因。
我们把数据放心的存储在网上,但可能一次网管人员的失误操作就会让数据彻底消失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已经发生过多起这样的事故,甚至在一线互联网大厂也有发生。
2019年年3月份,美国知名社交网站MySpace由于服务器迁移出现问题,导致其用户在3年以前上传的图片,音频,视频等内容全部丢失。据媒体估算,这次事故导致MySpace损失了来自1400多万艺人的5000万首歌曲,这其中包含了一些冷门或很久远的独家歌曲,它们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销毁纸质的文件需要粉碎,而销毁数字化的个人资料则更加容易,只需要一次“delete”键,即可将积攒几年的数据全部清空,且很难恢复。
数字数据存储并不能百分百安全,但人们也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。其中,「互联网档案馆」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互联网档案馆(The Internet Archive),是由Alexa创始人布鲁斯特·卡利发起的公益项目。自1996年成立起,它会不定期收录并保存全球网站上可以抓取的信息(包括网页,电子书,音频,视频等),甚至可以通过对同一网站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类。很多已经关闭的网站内容,都可以在「互联网档案馆」查到。在MySpace的此次数据丢失事故中,就有约49万首曲目被「互联网档案馆」保存而得以恢复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「互联网档案馆」仅仅会收录互联网上公开的内容,也无法做到每一个网站,每一个网页都收录(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做到的),更不要指望它会收录私人数据。
我们越来越依赖信息时代的便利技术,也越来越容易丢失我们的数据。在信息的海洋中畅游,我们都应该建立自己的「互联网档案馆」:不要相信任何宣称能100%保证数据安全的产品,备份数据是十分必要的。把照片,视频等重要的资料做存储在不同的地方,即使一处丢失,也可以快速恢复。
对于特别重要的文件,我们可以按照「3-2-1」原则指导进行数据备份。所谓「3-2-1」原则,是指在进行文件备份时:
- 存储3份数据
同一数据至少保留三份,包括原数据。
- 使用2种存储介质
保存到二种以上存储介质上,比如光盘、普通硬盘、固态硬盘。每种存储媒介都有不同的故障模式,这就保证了不会有一样的故障模式。
- 1份异地备份
至少有一份异地备份,保证数据免于火灾、水灾、盗窃等异常情况。
数据是无价的!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!
留言板